作品 | 名句 | 解读 | 感悟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1)___,并怡然自乐。 | 桃花源人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面貌。 | 寄托作者对美好安宁、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
《小石潭记》 柳宗元 | (2)___,(3)___,往来翕忽。 | 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 水之清冽,鱼之游弋,片刻的欢乐。 |
《诗经》 | (4)___,白露为霜。 | 运用起兴,暗忖心情,引出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 | 言此而意彼。含而不露,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5)___,(6)___。 | 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 | 文情跌宕,惺惺相惜的理解和共情。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7)___,(8)___。 | 暗喻自己有心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 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 |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其上为睥睨(2)、梁欐(3)之形,其旁出堡坞(4) ,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 ,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1)横当其垠:横着挡在路的尽头。(2)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3)梁欐: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欐,栋,正梁。(4)堡坞: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5)售其伎,贡献其技艺,其技艺得到赏识。伎,通“技”。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乌饭节”,是苗族群众除春节外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间节庆活动。
“四·八”姑娘节是一种集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歌舞表演、情爱婚俗、服饰展示等于一体的民族节庆活动,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俗浓郁。据《绥宁县志》《峒溪纤志》等史志记载,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源自宋代,是苗族人民为纪念用“黑饭”救兄而献身的宋代杨家将女英雄杨金花而设定的节日。虽然历代封建统治者曾多次借口“苗蛮聚众谋反”和“有伤风化”对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横加禁绝,但在广大苗民地区,此节日却屡禁不止,长盛不衰。
解放后,特别是近十年,针对“四·八”姑娘节由于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冲击而日趋衰竭、濒临消亡的状况,绥宁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这一民族民间的节庆活动加以大力扶持倡导,并由政府出面,每五年举行一届全县性的“绥宁四·八姑娘节”,已连续举行三届,使“四·八”姑娘节内容更丰富,气氛更浓烈。
四八姑娘节保存了大量苗族古代祭祀仪式、民俗风情和口头文化,显示出苗族人民的智慧,可以在激发民族精神、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8日讯 (通讯员 黄克 黄开龙 记者 郑丹枚)
农历四月初八是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4月27日,记者从绥宁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了解到,2023年的四月八姑娘节期间将奉上“大餐”,诚邀全球姑娘回绥宁“娘家”过节。
关键词:“央视团队”。据悉,今年的姑娘节由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团队策划、推广,非常值得期待。活动期间,该县将举行“山水情缘·相约娘家”——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全景沉浸式欢庆活动、“极拍中国·三美绥宁”短视频大赛、乡村振兴“县”象级高峰论坛、文旅大集·农特产品展示推荐活动、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媒体团采风活动、《超级乡村对对碰》、2023年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主题晚会七大活动。
关键词:“袁树雄”“王馨”(央视《寻找刘三姐》全国总冠军)。央视主持人与《早安隆回》创作者、知名歌手袁树雄和央视《寻找刘三姐》全国总冠军王馨组团探访绥宁。袁树雄化身绥宁表哥,体验绥宁苗侗婚俗;王馨作为姑娘代表,体验绥宁四月八姑娘节文化。主持人及嘉宾分别到该县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上堡古国、寨市古镇、曲幽谷、大园古苗寨、大团侗寨、县城巫水画廊等特色景点拍摄,展现绥宁“景美、物美、姑娘美”,通过美与美的碰撞,展现绥宁之美。
关键词:“盛装巡游、百美姑娘”。这次,不仅有传统文化的呈现,更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展示。该县将在3A级景区巫水画廊举行“姑娘回家”县城欢庆活动,包括盛装巡游、百余名美丽姑娘载歌载舞、“打锅黑”狂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
【材料三】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宋代飞山洞蛮女英雄杨金花而传承下来的节日,主要流传于以湖南绥宁为中心的湘桂黔边界苗族地区,是苗家妇女的特有节日,也是青年男女的“情人节”。每到这一天,姑娘们穿戴民族特色服饰,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吃“黑饭”、对山歌、唱傩戏、跳苗舞、吹树叶,道真情。2008年,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省重要民族节庆活动之一,这一活动将极大地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铁凝
①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②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
③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没少做。
④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⑤光阴像箭一样。
⑥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候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但剧团没有辞退他。
⑦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⑧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⑨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⑩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它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稀里哗啦掉在地上,一个形容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⑪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⑫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⑭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⑮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⑯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材料一】
司马迁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材料二】
司马迁36岁时回来见父亲,父亲已经快死了,拉着他的手呜咽着道:“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司马迁听了父亲这番遗命,低头流泪答道:“儿子虽然不肖,定当将你老人家所搜集的材料,小心整理起来,不敢有所遗失。”
【材料三】
父亲死的第三年,司马迁果然做了太史令。他有机会看到许多史籍和别的藏书,便开始做整理的功夫。那时史料都集中在太史令手里,特别是汉代各地方行政报告,他那里都有。他一面整理史料,一面却忙着改历的工作;直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历完成,才动手著他的书。
【材料四】
《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