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4年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6-05 类型:语文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0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zī)不倦地(jǐ)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碎首黄尘,燕然(lè)功,至今热血犹(yān)红。” C.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ān)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用劲儿(xiù)着。 D.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àn)。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一个风云变换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B.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C.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的关系。 D.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漫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千钧一发 B. (他)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D.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死亡。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B. 被人民日报评为“最美的拾荒者”的胡雷,虽然身体残缺,但灵魂却熠熠生辉,温暖着这个世界! C. 这个“五一”假期,泰安将以热情厚道、文明好客、开放包容的城市风貌,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D. 为让境外游客在山东更加开心、舒心、安心,山东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面向东亚、东南亚市场推出一批“儒家文化研学之旅”入境游精品线路。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三殿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 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C.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D. 他说:“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在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送东阳马生序》都体现了“信”这一品质在个人立身处世方面的重要性。 B. 成语“舍生取义”“门庭若市”“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孟子》《左传》《战国策》。 C. 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要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D.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b.和帕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c.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d.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⑤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在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⑥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⑦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⑧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⑨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⑩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论语>十二章》)

    (2)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马作的卢飞快,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___,西北望,射天狼。(龚自珍《己亥杂诗》)

  •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高铁叫响全球,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近年来,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科技成就,背后都离不开技艺高超、(1)的大国工匠们默默付出、孜孜以求。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诗经》中吟诵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长城、故宫的宏大壮观,四羊方尊、“马踏飞燕”的精美雅致……都是中华民族先民工匠精神的具体呈现。

  •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注】图中文字为“如何当网红”。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长年 , 闵人,自少有胆勇。嘉靖年间,倭薄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同执者男妇十余人。长年既被执,时时佯为好语媚贼,酋亲信之。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皆曰:“善!”

    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叫跳欢喜,饮火醉,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镇将所,妄言捕得贼,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长年急,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

    (《涌幢小品》选文有删改)

    【注】①长(zhǎng)年:船工。②倭: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③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鱼

    李海庆

    ①1978年的冬天,天寒地冻。棉花团子似的大雪下了三整天后,天地白茫茫一片。天才蒙蒙亮,父亲就扛起冰镩子和地笼网出了门,屋外冰寒彻骨,父亲央紧大皮袄,迎着北风,向着呼兰河方向走去。父亲说,快来到年根了,是时候备年货了,他要捕几条新鲜的鱼,给除夕添一道菜。

    ②父亲走后,母亲开始抱柴生火。母亲说,父亲凿冰窟窿、下地笼网是很费体力的,她要在父亲回来之前,把饭做好,把屋子烧得暖暖和和的。

    ③晌午,父亲满身疲惫地回来了,父亲的胡须上结满了冰碴儿,大皮袄挂满了雪面子。父亲的肩上只剩下一个冰锦子了,看来,地笼网已经下了河。

    ④进了屋,父亲一边大口嚼着母亲递过来的苞米面大饼子,一边喜滋滋地对我说:“明儿上午让娃跟我一起去拽网,不信拽不上几条四斤沉的大鲤子!”我高兴得蹦了起来,脑袋瓜碰到父亲手里的大饼子,父亲哈哈大笑起来。

    ⑤第二天上午,父亲领着我向着河套子方向走去。走了不大一会儿,寒风就像小刀一般穿透了我的棉袄,浑身上下凉飕飕的,我全然不顾,心里一直琢磨着能捕几条大鲤子。

    ⑥父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

    ⑦昨天,父亲的大脚已经在雪地里蹚出了一条小路,盘龙一般曲折地伸向远方,我踏在父亲的脚印里,省了许多力气。走了好一会儿,父亲突然停下来,向侧身方向望去。我顺着父亲的目光向前望。看到了一个小土坯房、矮小粗陋。在呼兰河畔。像一个羸弱的老人在风里瑟瑟地抖着。

    ⑧屋里住着陈二嘎一家。陈二嘎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壮劳力,可是这年却瘫倒了,浑身没力气,下不了地,终日里在炕上躺着。陈二嘎和我在一个班级,出于他父亲身体的缘故,有好几次都想退学回家。

    ⑨父亲皱着眉,转身叹了一口气,继续向前走。我也叹了口气,跟在后面。

    ⑩大约一个钟头的光景,终于走到了河套子,我和父亲的皮袄里浸满了汗,可我们一刻都没歇息。找到父亲埋地笼网的地方,清理好周遭的冰面,拉出地笼网的线头,冰窟窿冒着白气,父亲欣喜地笑了:“水暖定有大鱼啊!”

    ⑪父亲在前,我在后,一点一点地往外拉网,冰面上滑溜溜的,我趔趄了好几下,但丝毫没有泄力。我们的双脚不断向后挪移,网也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当父亲扑通一声坐在冰面上的时候,整张网已全然呈现在冰面上。

    ⑫我欢快地跑过去,细细地盯着网里活蹦乱跳的鱼儿,心里甜滋滋的。

    ⑬父亲把挂在网上的鱼倒入水桶里,我蹲在水桶边细细地数,足有六条大鲤子!我兴奋地说:“鲤子好大的鳍啊!像两双大翅膀!”父亲笑着说:“是啊!鱼儿也会飞哩!”

    ⑭父亲拎着水桶,我扛着网,一前一后地往回走。我时不时地盯着那水桶,仿佛嗅到了鱼香,品尝到了喷香的鱼肉。

    ⑮回到家后,我又蹲在水桶旁边瞅了瞅那六条鲤子鱼,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摸了摸鱼儿光滑的脊背。或许是太累的缘故,我坐在水桶边,不一会儿,脑袋就歪在一旁,睡着了。睡了多久我不知道,又怎么睡到炕上的也浑然不觉。我醒来后的第一意识就是去看看鱼儿,我迷迷糊糊地往水里一看,不觉纳罕。我又揉了揉眼睛,再细看,奇怪了?怎么刚才六条鱼,现在就剩下四条了呢?那两条呢鱼呢?

    ⑯难道,鱼儿真的有翅膀,会飞走?

    ⑰这时,母亲进了屋,用笊篱捞出两条鱼。笑着对我说:“今儿个你爸太辛苦了,炖鱼给你们补一补!剩下两条鱼留着过年!”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很久都没吃炖鱼了!而当母亲把炖好的鱼端上来的时候,我又诧异了,母亲刚才明明做了两条鱼,为什么只端上来一条呢?

    ⑱难道做熟了的鱼儿也会飞走?

    ⑲母亲催我快点吃,她却没动筷,去厨房忙乎了一会儿后,悄悄出了屋。

    ⑳天傍黑,父亲、母亲脚前脚后地回来了,盘子里还剩半条鱼,是我留给他们的。我对他们说:“好香的鱼,我吃饱了,去外面玩一会儿!”

    ㉑我出了门,天色垂暮,我急匆匆地跑起来,我哪里是去玩?我有一件事要办!我一口气跑到河套子边上那羸弱的小土坯房,进屋看到陈二嘎父亲侧卧在土炕上,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也听到陈二嘎欢喜地喊我的名宇。

    ㉒我还惊讶地看到,陈二嘎家地上的盆里,有两条鲤子鱼似在欢快地跳着舞!

    ㉓陈二嘎家的炕桌上,还摆着一盘做好的鲤子鱼,屋子里弥漫着鱼香味!

    ㉔我哑然失笑。那鲤子鱼,原来是飞到了这里!

    ㉕父亲来过。母亲也来过。

    ㉖我呢,我从衣兜里掏出一个袋子,袋子还带着我的体温,袋子里装的是半条炖好的鲤子鱼。

    (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04期)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站在树枝上的鸟儿,从不担心树枝会被风折断,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