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27 类型:语文开学考试 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查看:4
积累与运用。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灭/陌交通       游/金铁马 B. 节/不人事        辈/五缺土 C. 笨/咄逼人      拜/怒不可 D. 屏/重峦叠        勉/聒不舍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萧然 言不及义 制裁 心无旁骛 B. 濡养 富丽堂黄 惊骇 相得益彰 C. 端详 断章取义 赃物 不可明状 D. 诓骗 李代桃疆 震憾 矫揉造作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 )
    A.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经历令人叹为观止, 他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 B. 《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终于妙手偶得这位经世奇才来辅佐自己完成大业。 C. 《故乡》中的闰土,曾是个智勇双全的“小英雄”,而中年的他却成了因循守旧的“木偶人”,是当时许多国人前仆后继的缩影。 D. 维克多·雨果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让世界人民看见了英法联军的暴行,真可谓是丰功伟绩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森林面积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得益于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稳步实施。 B. 由于上学期老师带领我们认真地复习九年级上册的古诗文,使我们班的成绩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C. 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不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更融入了丰富的诗词文化元素。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积极参加“我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古诗默写。
  • 古诗默写(8分)
阅读与鉴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学问之通,贵能下人:能下人,孰不乐告之以善!池沼下,故一隅之水归之!江汉下,故一方之水归之;海下,故天下之水归之。自始学以至成圣,皆不外此。昔者郭善甫与其徒良善自楚之越学于阳明子途中争论不已,以其.所争者质之阳明子。阳明子不答所争,而指所饘语之曰:“孟下,乃能盛;几下,乃能载盂;楼下,乃能载几;地下,乃能载楼。惟下乃大。”

    (节选自唐甄《潜书·虚受》)

    【注】①郭善甫:王阳明的学生。王阳明,明代思想家。②饘(zhān):稠粥。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报道后,小执搜集了以下关于春节的材料。

    材料一: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日祭灶,吃关东糖和糖粥等;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另外还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正月初一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十五日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一项民俗活动。

        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过好春节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整理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

    材料二:

       

    表1:春节申遗成功相关因素饼图

    (来源于网络)

    材料三:

        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蛇年春节年味浓度爆表,体验地方年俗、关注非遗活动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看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宣布春节申遗成功的介绍词中指出,申遗成功的并非仅仅“春节”,还有以“过年”俗称概括的一系列传统活动,认为“该遗产项目为中国民众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在程超功看来,作为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假期,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文旅市场迎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的打卡狂欢。

        从热门非遗城市打卡的项目来看,技艺类和民俗类非遗深受游客喜爱。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游客,主要得益于其气候宜人、互动性强以及接待游客人数多等因素。游客可以在当地亲手体验国家级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旅游背后,可以看到很多出行目的地和旅游体验与非遗文化紧密相连。非遗与旅游的交融模式,能够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深刻动人的旅行体验。”在程超功看来,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文化的好奇心,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新消费和新发展。从以往的购物游、山水游到如今的非遗游,2025年的文化认同或将成为新的旅行风向标。

        “非遗不仅有着强大的内生力量,且数量庞大、形式各异。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示的全球性非遗名录外,中国国家级非遗文化也数不胜数,意味着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结合的空间。”程超功进一步预测,“经过2025年春节期间非遗旅游产品的大爆发,各地也会根据游客喜好、市场需求持续挖掘打造备受游客欢迎的非遗旅游产品。”

        (整理自李立《热度大增 40%!“非遗版”春节赢麻了》)

    材料四: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更是世界文化的盛宴。春节申遗成功既是对这一文化瑰宝的国际认可,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象征。随着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春节,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文化自信。春节申遗成功,让这份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更加自豪于自己的文化根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春节申遗成功,国人在亲身经历着春节“出圈”“出海”“出彩”,“中国年”成为“世界年”的过程中,真切感知到国家强大的文化自信,是守护小家团圆幸福的基石。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和弘扬自己的文化特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从春节申遗成功,今天的国人愈发懂得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尊重。

    (整理自发展研究院《“非遗”春节传递文化自信强音》)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笋味道

    何巧妮

        ①靠山吃山的乡人都有狡猾的胃,于是变着法地把泥里的生猛青翠一股脑地搬上桌。应景菜蔬陈列其间,然而大嚼之下又有所不同:香椿生猛,蕨菜霸道,马兰寡淡,苜蓿苦涩。为了在春食中占据一把交椅,各色菜蔬或乖巧地攀附,浸.润山野;或张扬地蔓延,织青描绿。

        ②然而只有笋不动声色地生根、伸展。靠着一场拙朴坚忍的钻泥之旅,只等惊蛰一到,春雷一响,便毕毕剥剥地冒将出来,将从山林间汲取的灵秀之气化作段段嫩笋,撑起菜篮子的半壁江山。

        ③乡人爱笋,大抵爱的是笋的善解人意,不诉出土前的悲辛苦楚,却魔术般变出清爽的节脯,于纤维和肌理间诉说来处:是绿林掩映的山谷,是霜雪化掉之后肥沃松软的泥土,是偶尔路过打了招呼的走兽飞鸟,是采摘时农人厚实又轻巧的双手。对了,还有风、雨、雷,点点斑驳的阳光,与照在清泉与林间的月亮。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又能出点皮革一样的声响,这是韧韧的嚼劲,恰能一解时下“春眠不觉晓”的昏昧。

        ④笋宜剁大块白煮,一滚即收,加少许盐或酱油焖锅,方存其鲜。有油焖笋,熬至笋皮皱起如老者颜面,殊不堪食。还有晒作笋干、冻作笋条的,简直是把笋当海蜇皮子来用。倒不是恨其暴殄天物,实是竹笋太偏执,从不肯听任基因改造或是住进大棚里做个四季常品。苏帮菜“腌笃鲜”,取春笋、鲜排骨、咸肉,慢火炖煨,浓荤纯素之间,有一种相得益彰的默契。刚上台面,宾客便食不停, 风卷残云过后,碗底至多留二三肥肉,笋则统统入肚为安了,也不是央笋吃肉的故事了,连汤一概喝个干净,鲜得直叫人盘子。其实,更多时候,笋扮演的只是配角,春笋土鸡煲、笋丝豆腐鱼头……就像安静温婉的小家碧玉,总是默默地为其他食材添味润色,然而又如同红娘之于《西厢记》的灵动跳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⑤笋的外形可能也是一众蔬菜中最独特的,脑中憲寒宰宰浮现出来的,便是家乡的鞭笋——状如马鞭,长度约莫一弯小臂,细细长长的宝塔尖,包着层次鲜明、微泛赭色的硬壳,已经有种自然而然的“设计感”。剥开壳,是布衣荆钗也难以遮掩的洁白无瑕的内芯,在阳光下水灵灵地泛光,讨喜得很。唐人慧眼识青,给它取了个浪漫的别名——玉兰片,许是形状和色泽很像辛夷花瓣的缘故。古人常将女子纤细美丽的手指比作春笋:“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细想之下,大概笋及其味道予人的感觉,就是这么个二八年华的女孩子。

        ⑥乡人爱笋,始于掘笋。掘笋功事,非专家不办。儿时,常在清明时节遇见三五老农扛着锄头,锄刃必定光滑锃亮,着轻便工装,头戴帽,腰间绑着柴刀,各自找寻目标,消失在树林里。民间智慧屡试不爽,乡人口头总结的掘笋“三看”,丝毫不逊农林著作:一看竹叶,毛竹叶子翠绿茂密,如少妇之秀发,给人以飘逸之感的,是“当年笋”;二看竹枝,关键是要找到“当年仔”的根,顺根掘去,一定不会扑空,竹枝的指向,便是竹根的走向,从竹的年龄与枝叶的方位,知其盘根所在;三看“暴根”,竹根在地下伸长有个规律,总是深深浅浅,有时突出地面寸许,像要透口气似的,即是“暴根”。暴根的部分呈深绿色,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循着黄褐色的竹根掘笋,每下一锄都充满了希望。山锄握在手中,轻重得适当,太轻则不能去土,太重则伤根破笋。掘笋好手微蹲弯腰,挥起山锄,_锄头弹起又落下,俯仰之间,笋已掘出

        ⑦我的掘笋方法则简单粗暴,专看地上裂缝。因笋有成竹而为箭的使命,所以特别顽强。不论土地如何结实,它也都必欲挺身而出。故初则裂地为缝,终而夺缝怒长,即使有巨石,亦必被掀到一旁。我一见笋尖,便不顾三七二十一地斩断,乱砍一气,从无乡人细细分辨的耐心,直至一做羹汤,才追悔地感知到鲜味稍杀,不禁为乡人的智慧所折服。

        ⑧深夜窗外风起,肚中辘辘,不知下一茬的笋何时再能冒出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再遇善于掘笋的乡人了。

    (有删改)

写作。
  • 过年收红包,一定是你的一大乐事吧!小小红包,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加减法”。红包可能增强温馨年味,减少孤寂伤感;也可能增加虚伪客套,减少真挚情谊;有时候红包数额的增加减少也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故事和感悟……请以《红包中的加减法》为题,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
  • 《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小执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梳理。请根据相关内容填空。

    角度

    人物

    事件、人物性格

    腐儒

    周进

    性格特点:沉迷功名

    主要事件:①

    真儒

    杜少卿

    性格特点:②

    主要事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

    奇人

    性格特点:安贫乐道

    主要事件:在寺庙安身,卖字为主,以此为乐。

  • 小信所在的班级在寒假开展了“儒林经典小剧场”创作活动,下面是小信对原著内容进行改编后的部分剧本内容:

    第一幕

    严贡生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们做主!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

    小斯 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严贡生 回去做甚么?

    小厮 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严贡生 他要猪,拿钱来。

    小厮 他说猪是他的。

    严贡生 我知道了,你先去罢,我就来。

    第二幕

    王小二 冤枉啊,冤枉啊,请大人替我

    知县 带上来!

    王小二 大人有所不知,那口猪,原是_。现在猪长大了,又错跑到严家。我哥去讨猪,严贡生又要按市值估价,必须拿银子才能把猪领回,我们是穷人家,哪有银子,就同他争吵了几句,却被他的几个儿子,拿拴门的闩,擀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我哥的腿都被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来喊冤。

    ①请你以王小二的口吻为第二幕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②以上选编情节极具讽刺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