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26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查看:3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笑       分/不屑置 B. 热/旗       赘/伤痕累累 C. 记/量       稀/喷而出 D. 起/落       骂/漫漫长路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筛子     娥眉     如座针毡     望眼欲川 B. 伤疤     族新     千均之力     拳打脚踢 C. 盘桓     惋惜     捷报频传     战战兢兢 D. 腮红     架驭     雕粱画栋     无精打采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贺的《南国十三首》一气呵成, 顿挫激越,给人以畅快淋漓之觉,不愧大家风范。 B. 经历了一场严重车祸之后的他全身骨折,疼痛万分,常常如坐针毡地在病床上呻吟。 C. 做学问就要吹毛求疵, 对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才是专业的水平。 D. 登上黄山,眼之所及尽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不禁有如梦如醉,身临其境之感。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家线上学习能否取得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和学生自觉学习。 B. 2020广州读书月围绕“朝夕阅读,不负韶华”为主题,开启线上数字阅读之旅。 C.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推出了个人健康二维码“穗康码”,是持码人的健康证明。 D. 社区体育活动使居民能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学校开展“文化艺术与非遗推广周”活动,小文邀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以中有足乐者,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饿死真吾志,___。(文天祥《南安军》)

    ⑥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下面是某同学的诗词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___,___。

    铁骑铮铮,弓弦雷鸣。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当益壮,锐意进取。

    曹操《龟虽寿》

    ②___,___。

    思乡念亲,功业未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枚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苏武传》)

    [注]①羝乳:公羊产乳。喻不可能发生之事。②去:同“弆”(jǔ),收藏。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在学校“文化艺术与非遗推广周”期间,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①自2021年在国家大剧院展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走过70余座城市,演出超过550场,期间不仅荣获了文华奖、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等诸多奖项,还斩获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其选段登陆春晚后,观舞者覆盖超过80亿人次,更是在全国引发“青绿潮”。

    ②2024年国庆档全国上映的电影《只此青绿》,就是改编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源于《千里江山图》。电影讲述了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跨越近千年时空走入作者北宋少年王希孟的内心,目睹希孟与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传世画卷《千里江山图》的故事。电影以画中“青绿”色为视觉线索,探究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提炼和展示多项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生动展现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劳动者的匠心创造过程,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接续守护行动。

    (改编自《中国电影报》)

    材料二:

    ①青,东方色也。尚青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

    ②诗词里的“青”是千变万化的——“青”有时是蓝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青”有时是绿色: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青”有时还是黑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中国山水画在初期,就喜示人以“青绿”,“山水居首,青绿为源”。在宋以前,以青绿两色(取自蓝铜矿、孔雀石)为主调的工笔重彩是中国画主流,其中巅峰代表作是北宋的《千里江山图》。它的“青绿”色调,一是寓示着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蓬勃生命力;二是“青绿”山水,作为象征宁静、清新精神和东方传统哲学的意象,超乎自然风景范畴,传递出自在恰当、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能疗愈心灵。

    ④青瓷,是中国人自然灵秀的造物美学。据清代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记载,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青色的瓷器。晋代称为“缥瓷”,唐代称为“千峰翠色”,柴周时期称作“雨过天青”,吴越称之为“秘色”。到了宋代,瓷器有了各种颜色,但在宋代烧制的汝瓷却是淡青色的,官窑和哥窑中以粉青色为最上等,东窑和龙泉窑烧制的瓷器颜色也都是青色的。直到明代,这种被称为“秘色”的瓷器才逐渐消失。

    (改编自《那一抹“青”,沉淀着千年东方审美》)

    材料三:

    猫眼实时票房(2024/10/10,北京时间21:20)


    影片

    综合票房(万)

    票房占比

    排片场次

    排片占比

    志愿军:存亡之战

    1488.29

    42.10%

    98852

    28%

    熊猫计划

    333.04

    9.40%

    54484

    15.40%

    749局

    159.45

    4.50%

    31566

    8.90%

    只此青绿

    110.38

    3.10%

    14581

    4.10%

    图一:电影《只此青绿》实时票房数据表                                          

    图二:电影《只此青绿》受众分析图

    材料四:

    ①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多元。为此,故宫博物院积极迈入文物活化利用新“赛道”。

    ②迄今为止,《千里江山图》是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但每展开一次就会面临颜料脱落、画卷损坏等风险,因此鲜少公开展出。为了文物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产生更广泛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多维度的挖掘探索,想了很多策略,让《千里江山图》在不经常展览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它的多元价值。一是识别文物“开发潜能”,即综合开发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和市场价值等。二是不断回应新的时代特点和公众心理需求,即围绕文化教育、休闲社交、心灵疗愈等社会功能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核心精神价值。三是将参与式理念融入立意策划,即开发调动色彩、声光、动画等感官要素项目,让观众在情境中获得直观的文化体验,主动参与获取,让文物在科技中活化,让观图者体验到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神奇力量。四是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整合,保持主题与故事线的连贯性,无论是展览、教育活动、文创出版还是数字项目,都紧密串联“千里江山图”主题,形成统一的文化叙事,让“千里江山图”元素渗透在展览空间、文创纪念品、故事绘本等极具文化价值的作品中。

    (改编自《〈千里江山图〉的活化利用初探》)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

    单国伟

    ①我与文学结缘始于1992年的春天。

    ②那时,我正读高一。一个课间,同学们都跑到教学楼下玩耍去了,唯有一位来自山丹的同学捧着一本装帧精美的《焉支山》杂志正读得津津有味。

    ③他在看什么呢?我十分好奇。于是,我搞了个恶作剧想吓唬他一下。不料,他像沉睡于梦中一般无动于衷,这让我不禁大失所望。

    ④到底是什么让我的同学如此着迷,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我开始学着同学的样子,用心去读它,认真欣赏它,有事没事想它念它琢磨它,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⑤慢慢地,我对这本杂志产生了某种特别的兴趣。在课后的操场上,在宿舍的台灯下,在柳絮飘飘的小河边,到处留下了我们相依相伴的身影。它那精美的外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字,还有同学亲笔所写的那首优雅别致而充满淡淡忧伤的《无题》小诗,渐渐吸引了我,也深深激励了我。

    ⑥随后,我也学着同学的样子开始写稿投稿,希望能像同学那样在《焉支山》发表一篇署有自己名字的文章。起初,我不敢告诉老师和同学,只是悄悄地写,又悄悄地投,像个偷偷做坏事的孩子。

    ⑦可是,半年多过去,一封封投稿信犹如泥牛入海,打消了我的写作积极性,也差点儿打碎了我的文学梦。那段时间,我不再做宁肯三顿饭不吃,也要省出一枚投稿邮票那样的傻事,也不再每天晚自习都泡在阅览室里一本接一本地读书,更不会和班里的文学青年高谈阔论那些有关文学的故事。一气之下,我把抄写文稿的钢笔踩烂,把以前写的文章底稿全都撕成碎片,通通扔进了茅坑里。

    ⑧可是,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之于肉体,有些东西与生俱来,怎能割舍得下呢?

    ⑨不久,我终于收到了《焉支山》杂志编辑部老师的来信。随信寄来了我的小小说《命》的样稿,还在样稿上用蓝色钢笔工工整整地修改了几处不妥的地方。在信中,老师诚恳地指出了我在历次写稿中存在的不足,还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大胆地写下去,最终实现我的文学之梦。

    ⑩直到今天,我一直像宝贝一般珍藏着这篇样稿。

    ⑪后来,我参军到了部队,与家乡远隔万水千山。没想到,当兵第二年竟又与另一位山丹老乡结下了“梁子”。

    ⑫当时,电脑绝对算得上是稀罕之物,我这位山丹老乡居然掌握着一台“四通”打字机的使用权,而且,没有领导的签字,谁也别想找他打到一个字。

    ⑬当报道员时,我希望他看在老乡分儿上,帮忙打份新闻稿投给报社,可他铁面无私,没有给过我一次照顾。

    ⑭我越想越生气,越想越不是个滋味。不就一个小小的打字员吗,有啥了不起?我甚至开始讨厌起这个愚顽不化的老乡。

    ⑮可是,有一天晚饭后,他竟主动对我说:“知道你一直想学电脑打字,我来教你吧!”说着,拉着我来到他的电脑打字机房,随手送了我一本学习打字的书。他先是一字一句地教我背记电脑打字的口诀,而后手把手地带我练习上机操作。很快,我就能单独上机操作电脑打字了。

    ⑯那天,他一直陪我练到晚上两点多,直到我单独打完一篇简短的新闻稿,我们才打着哈欠搂着肩膀返回了宿舍。

    ⑰第二天,他见我学习很用心,也很刻苦,就把我叫到他的机房,主动把他每分钟盲打180字的“秘诀”传授给了我。在他的耐心教导下,我的打字速度很快提高起来,已经可以单独执行打字任务了。

    ⑱过了几天,他主动找到我的科领导,推荐我当科里的打字员。这让我可以随时随地打出自己所写的新闻稿,既方便了我完善稿件,也大大地提高了我的稿件命中率,还促使我在年底评上了旅里的先进报道员。

    ⑲再后来,我在部队要结婚了。听到这个消息,那个对一本杂志如痴如醉的山丹同学,给我寄来一套全新的《焉支山》。他在杂志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读好书,走好路。祝你们一生幸福!”

    ⑳而那位乐于助人的山丹老乡,则寄给我一包胭脂花粉,说是送给“我”的新婚礼物。我问他何意,他讲了一个动人的传说:

    ㉑很久很久以前,胭脂山下住着年轻的两口子,有一天夜里,突然梦见院子里长出了鲜艳的胭脂花,不久后喜得千金,便取名胭脂。

    ㉒有一年村里大旱断水,为救乡亲,长大后的胭脂想在山坡上凿山泉,直到累倒在石头上。终于,王母娘娘被胭脂的诚心感动,给了她一把金斧和一袋花种。胭脂用金斧一挥,便劈出了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用双手捧着花种往水中撒去,湖边立即开满鲜花。水流到村里,庄稼返青了,村民得救了,胭脂花也开遍了山野。人们为了纪念胭脂姑娘,就把她凿石取水的山叫胭脂山,又叫焉支山。

    ㉓我期待着,想象着,明年这个夏天能和家人一道,千里迢迢,从南国他乡返回魂牵梦萦的北国故里,与梦中的故人,听胭脂花开的声音。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4年8期,有删改)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但是仔细思考,又会发现它们有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上,如果我们能离享乐远一点,因为这份自律,我们离目标更近了;在人际交往上,看似距离远一点,因为把握好了分寸,情谊可能会更近了;在人生的路上,眼光放远一点,离幸福或许更近了……

    请以“远一点,更近了”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记叙文;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
  • 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任务

    选择性阅读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1)任务一:通过了解左侧回目中“匡童生”到“匡秀才”的变化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儒林外史》此书___的主题。

    对比性阅读

    选文一:

    罗曼正在干活,两个德国兵和一个伪军官拿着鞭子狞笑着前来抓他。阿尔焦姆正在旁边的钳台上干活。他扔下锉刀,逼近伪军官,喝问:“你这个坏蛋,凭什么打人!”

    选文二:

    彭德怀继续说:“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来看农民们的示威。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家,并且冲了进去,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

    (2)任务二: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有同学在阿尔焦姆的身上看到了彭德怀的影子。请根据左侧选文回忆相关情节,概括两人性格的相似之处。___

    探究性阅读

    A.《儒林外史》中“马二”马秀才的设置之妙

    B.《骆驼祥子》中老马这个人物的设置之妙

    C.《简·爱》中舅妈里德太太的设置之妙

    (3)任务三: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即便是次要人物的设置,都奥妙无穷。请从左侧表格任选一个主题,具体说说你对此的思考与理解。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