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在民俗画卷中,我们随迅哥儿月夜出航,在小伙伴的陪伴下去赵庄看期待已久的社戏;赏刘成章笔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待鼓声戛然而止,远处鸡啼悠长。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看到排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三月的雾ǎi,听到翩然而归的燕子在歌唱春天,拥有了能够打开大自然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不仅徜徉于生动的民俗画卷,更触摸到自然科学的脉搏,在字里行间读懂世界的诗意与深邃。
古诗文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漫步中华诗文,你会在经典诗文中窥见一些当时社会的习俗风尚。《诗经·子衿》中“青青子佩,①___”,以玉佩为饰的细节,反映了周代贵族衣着的礼制与含蓄的情感表达;《诗经·蒹葭》开篇以“②___,白露为霜”勾勒出水边芦苇苍茫的秋景,暗含古人借自然风物抒怀的习俗;③___(填人名)的《桃花源记》中,“④___,⑤___”两句,通过田间小路的交错与鸡犬之声的相闻,再现了古代乡村邻里和睦的淳朴生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⑥___,⑦___”两句,以豁达之语道出古人临别赠诗的习俗,虽隔天涯却如比邻的深情跃然纸上;孟浩然的⑧《___》中“⑨___,⑩___”两句,以无舟渡湖为喻,道出诗人求荐无门的苦闷,侧面反映了唐代文人积极入世的社会风尚。
①“三月三”,又称为“上巳节”,它的很多民俗和文化传统已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中。“三月三”逐渐成为多民族共享的节日,壮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彝族、黎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仍会在“三月三”举行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
②“壮族三月三”称为“歌圩节”,人们“以山歌传情,绣球传爱”,是壮族倚歌择偶、寻求爱情的重要节日和社会活动。在歌圩前制作装有豆粟或棉籽的绣球,并把鸡蛋染成彩色,青年男女相互对歌,并通过对歌寻觅心上人,通过抛绣球和碰彩蛋沟通情感。除此以外,人们会跳竹竿舞、吃五色糯米饭庆祝节日,表达对生活幸福吉祥的愿望。
③在贵州镇远报京侗寨,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在报京楼前跳起团圆舞。活动结束后,侗族人民会摆起长桌宴,招待四海宾朋,品尝侗族美食。青年男女常在这一天以葱、蒜定情,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佳节。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材料二】
①2024年广西三月三假期文旅市场火爆,全区依托智慧旅游与惠民政策,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消费新场景。各地推出“一键游广西”微信小程序,提供360度VR虚拟游览、5G慢直播及个性化行程定制,覆盖200多个景区,并通过“云游广西”提前预热市场。南宁三街两巷4月11日—14日累计接待游客66万人次,营业总收入380万元;北海市接待游客147.15万人次,旅游消费1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2%和79.88%,增速居全区首位。
②主题活动融合文化创意与数字科技,举办“潮起三月三”创意设计大赛、国潮动漫节、电子竞技争霸赛及北海十二花神游春等活动,强化游客互动体验。依托“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品牌,推出民族文化推广季和3条特色精品线路,开展全国新媒体主题采访,发布图文及视频宣传内容超千万次。文旅宣传片“潮玩三月三 相约游广西”上线抖音次日登顶全国热榜,南宁“东盟网红走南宁”等线上活动结合线下体验形成立体传播模式,最终推动全区旅游接待量与总收入双增长。
(摘编自广西日报《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材料三】
(图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徽标,选自自治区民宗委官网)
①正月的黄土高坡,虽已过立春节气,但寒意仍没有退去,田野山坡和背阴的地方,依然留存白雪的印迹。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季,早春时节,吕家窑逐渐苏醒,明媚的春光正唤醒冬眠的村庄。
②“咣咣……”一阵干鼓的脆响,伴随板胡尖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开来,回荡在村庄的山头沟壑之间,这是秦腔戏的早场开唱了。“走,看戏去!”喝过罐罐茶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赶往戏场。故乡农村的戏,唱的是秦腔,听父辈们讲,这是给“家神”“山神”唱的戏,叫“过会”或“唱戏”,每到准备唱戏的时候,由村里推举德高望重或年长者担任会头,负责组织和筹备事宜。一般在农历正月上旬开唱,为期三至四天。主要是祈福,以求新年神灵护佑村庄,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③村里唱的秦腔戏并非真人化妆大戏,而是叫“木脑壳”,祖辈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叫法,便沿袭下来。其实就是由人操纵的木偶,木头人偶都是画好的脸谱,有须生、青衣、老旦、花脸等角色,轮到人物出场时,给木偶换上不同角色的服饰。
④父亲是一位忠实的秦腔戏迷,但有闲暇,都会去看戏。我对秦腔是没什么兴趣的,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人物也有些粗浅的认知。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看戏,我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等到皇帝扮相的角色出来时,我喊道:“出来啦,出来啦。皇上出来啦!”在舞台前方拥挤的人群中,引来惊讶的目光,许多如父辈的长者纷纷惊奇地问父亲“你娃多大了,这么大点就认识皇上了。”父亲说三岁了,人群里有人赞叹:“三岁的娃能看戏,认识皇上出来了,不得了啊。”和父亲聊天时,每提及此事,父亲脸上洋溢着笑容。
⑤秦腔社戏的一些故事,都是听父亲说起,有《三娘教子》《三滴血》《四郎探母》《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等等。我也常常惊讶于父亲不识字,咋能记住一些戏词。父亲有时下地干活,会唱一段秦腔,他会给我讲里面的情节故事,历史、人物以及背景等等。父亲讲的戏曲故事,让我很受启发,从故事里明事理,辨别是非曲直、善恶、还有一些做人的道理。后来上了中学,学习历史后,越发敬佩父亲对历史的了解,甚至对一些历史的熟稔,觉得看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
⑥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戏场里的美食。有凉粉、面皮、瓜子、花生、糖果,香甜的麦酒、蜂蜜粽子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我和小伙伴们在戏场里追逐嬉戏,在人群的缝隙里穿梭,围着戏台转圈跑,捉迷藏,根本不会关心戏里唱的是什么。每到唱戏的时候,戏场便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狂欢之地,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不用写作业,可以任性地追逐嬉闹。我们还会到戏场周围的小摊上买各种小玩具,买气球,买糖果,买玩具。
⑦每逢白天看戏,有的老人拄着拐杖,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跟着一个孩子,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穿着新衣裳,人群密集地挤在舞台前方,在戏场里寻求这份难得的热闹。那是儿时八零年代,快乐的童年记忆,是乡村难忘的年味。
⑧儿时,父亲为我讲解秦腔社戏的故事,也是如今我为儿子所做之事。讲秦腔社戏的故事,成了我迎接春天的仪式感。
⑨可是,有一年回老家,村庄比往日多出几分静谧。山上又有一些住户搬迁至山下,一些老宅的断壁残垣似在倾诉往日欢乐的场景。儿时走过的小路早已荒废,荒草遍地,恣意疯长。曾经作为戏场的碾麦场已复耕还田,种上庄稼。冬日的黄土高坡略显萧条。北风从山野吹过,带来一阵寒凉。常年在外工作,已有多年没有看过木脑壳的秦腔社戏,如今的乡村更是看不到了。听乡邻们讲,秦腔社戏停唱好几年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以后不再唱,过年时节也听不到欢快的锣鼓声。
⑩秦腔社戏如同一场轮回,在烟火人间从兴盛走向消逝,从热闹走向宁静,伴随消逝的童年,沉寂在过往的岁月里。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
柳宗元传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①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② , 授校书郎③ , 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④ , 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⑤ , 引内禁近,与计事,擢⑥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⑦ , 地又荒疠⑧ , 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⑨ , 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辈行:同辈分的人。②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③校书郎:官职名。下文的“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禁近”“礼部员外郎”“刺史”“司马”都是官职名。④王叔文、韦执谊:人名,都为当时朝廷革新派高官。⑤得政:掌权用事。⑥擢:提拔。⑦窜斥:贬逐。⑧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⑨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请以《年味浸润我心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独属于你的年中情味。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姓名、班级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