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4--2025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11-06 类型:化学期中考试 学期:八年级上学期 查看:10
选择题
  •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磨杵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积土成山
  • 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知识在一个“纯天然”的地球上搭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人造世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是
    A. 金属材料 B. 玻璃制品 C. 塑料制品 D. 棉花纤维
  • 化学课上老师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于是有同学思考“加入其它溶液也能有蓝色沉淀生成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设计实验 B. 提出问题 C. 交流反思 D. 得出结论
  •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塞紧橡皮塞 B. 加热液体 C. 液体的倾倒 D. 装入粉末药品
  • “生命吸管"(如图)可以解决极限环境中的进水口4节的州出水口饮水问题。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 过滤 B. 吸附 C. 消毒 D. 蒸馏
  •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天然循环,其中水蒸气液化发生变化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 B. 分子的质量 C. 分子间的间隔 D. 分子的体积
  •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食物变质——食物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 B. 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可以品尝 C. 取用药品要控制用量,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D.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试剂中捏扁橡胶胶帽赶尽气体后再吸液
  •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下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并列关系 C.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 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 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选择题
  •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是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比值 C. 是一个比值,单位为g D.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就越大
  • 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臭氧(O3)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氢气所需时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分类法

    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C

    归纳法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因此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止一种

    D

    类比法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也可分

理解与运用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利用模型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 某兴趣小组自制简易净水器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对河水进行净化。
  • 过氧乙酸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消毒剂,常用于环境消毒。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具有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
  • “氢能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以下为两条获得氢能的途径,请回答。

    途径一:利用太阳能实施光电转换,电解水;

    途径二:通直流电电解水

实验与探究
  • 结合下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 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回答问题:

         

  •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根白色蜡烛的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做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①氨气(NH3)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1)兴趣小组将4杯蒸馏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如下图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填字母)。(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

    (2)实验一中,观察到品红在___(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继续向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加冷水,溶液颜色变浅。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填字母)。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间隔

    (3)实验二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了混合均匀后,分子会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4)图三实验中,如图1所示,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现象是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

    (5)图三实验中,图2是对图1装置的创新改进,双连试管内壁的中上部贴一张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用注射器注入0.2mL浓氨水(不接触滤纸条)于试管底部。一会儿,观察到滤纸条___(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

    (6)图2装置实验,右侧试管口润湿棉花团的作用是___。

    【实验拓展】

    (7)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晾干后,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

    ②无明显现象,说明氨气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

    ③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

    ④___,说明氨气溶于水生成了新物质

分析与计算
  • 某锂原子质量为1.165×10-26kg,碳12原子质量的为1.66×10-27kg,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精确到0.1)。
  • 一个镁原子与2个铁原子的质量之比为26.结合原子内部结构特点,填写下列空白。

    原子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12C

    6

    6

    6

    12

    碳-14

    14C

    A

    8

    6

    B

    Na

    11

    C

    11

    23

    B:___;C: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