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考试,期中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塘厦,七中,济川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6-05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高二下学期 查看:1
现代文阅读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平章军国事韩侂胄兴师北伐,旋即以大败告终。对南宋国运来说,开禧北伐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个时期直到灭亡,其政治生活、学术文化、士人心态等均表现出颓势。此时期我们称之为南宋后期。

    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风貌与以往既有联系又有所变化。理学对学术文化的浸染更为深入,一些辞赋几乎成为道学的传声筒。随着政治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人们的生命激情也在委顿,辞赋创作缺乏铺张扬厉的气势,取而代之的是写实倾向的流行。文人们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生命的慰藉,描写生活小景致小感悟的辞赋多了起来。“怨以怒”“哀以思”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通过辞赋迸发出来,恋恋不舍地为延续了三百多年国祚的宋王朝和行将“履霜坚冰至”的华夏文化唱着挽歌。理学文化的昌盛和国力的委顿等因素促成了辞赋创作中重真实重人文的创作倾向。

    南宋后期,理学在理论构建方面几乎没有大的建树。当时的理学大家如真德秀等,他们的兴趣主要在树立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把理学明义理以切世用的实际功用落到实处。因此,当时的理学为了施之于政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渐趋实用化、世俗化,变成教条,以便于人们恪守。由于学理层面的探讨严重缺失,也使得理学思想僵化、绝对化,朱熹、陆九渊等的言论均被他们的后学奉为不可更改的圭臬。南宋后期,理学已经控制了科考,通过包揽人才的培养,把它的思想观念深深植根于学术文化的核心,借以施之于政事,移风俗,厚人伦。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使读书人深深浸渍于理学之中。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辞赋的创作亦深刻地受到理学观念的濡染浸渍。这不同于孝、光时期辞赋对理学思想的探讨和境界的揣摩探索,而是成为宣扬、图解理学思想的传声筒,理学观念成为赋家们理解人生,反映自然、社会的准则。

    理学思想的过度张扬,很容易使文学丧失其固有的审美特性而沦为理学的附庸。南宋的理学家们承认道统之外文统的独立性,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扇不太宽敞的门,但是真德秀们标举道德为本,文辞为末,对宣教功能的过分强调,则给文学创作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辞赋创作也不例外。当时的辞赋多习惯在描写物象之后,缀之以言理的尾巴。理学讲格物致知,赋中的描写部分自然是格物的过程,而曲终奏雅部分,就成了穷理尽性的心得,多数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不能混融为一,这种格套很容易使作品变成关涉不紧密的两张皮。比如张侃的《石首鱼赋》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石首鱼成群结队轻快游行的姿态,不过,作者没待放笔展开就迫不及待地转入说理:“凡物之生,其生不穷。因是而见,天地全功。且夫鱼水类也,秋化为雀,冬化为凫,又不止于一生二。或云鱼有石,厥状棋子,为凫之首,石亦相似。既不同胞,又不同体,雀入水而成蛤,蜂祝虫而类已。信物理之循环,吾有感而赋之。”这段议论颇有些形而上的特点,但是,它的格物不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而是依小说家言以立意,来阐述“理一分殊”的观点,所谓一物之微,一理寓焉。这充分说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很容易在认识万物时堕入虚妄。其他如赵万里的《吐绶鸡赋》、胡次焱的《山园赋》、傅自得的《秋花草虫赋》等,都是这种结构,给人狗尾续貂之感。即使那些状物传神富于理趣的作品,也由于在结尾缀以格物言理的尾巴而大煞风景。辞赋凝固成这种结构非个别现象,而是当时辞章学的一种风气,这种辞章结构,当与格物致知有密切关系。

    这个时期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辞赋也比较多,但大多缺乏朱熹、张栻等人赋作的那种胸襟和杨万里等人作品的那种通透哲思,缺乏真诚和深厚。如袁甫的《觉赋》,探讨人对圣道的觉悟能力,把人心修养与天理万物及其发展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心学人士“心即理”“万物与我心契”的主张。该赋反复宣扬的由心之觉悟及于理,正是心学的悟道门径。问题是此赋既无生动的形象、铿锵的节奏、巧妙的文思,更无修辞炼句方面的深思,除了板着面孔说理,艺术欣赏性荡然无存。有些赋没有袁甫赋较为慎密的思致,只是借题发挥地聒噪着理学的观念,更是等而下之的作品,如傅自得的《味书阁赋》,丁椿的《尊经阁赋》等。也有的赋作文辞考究,结构紧凑,如王柏的《宋文书院赋》、方岳的《白鹿洞后赋》、韩补的《紫阳山赋》等。

    辞赋创作需要跃动的情思,自由的心灵,更需要对群籍的泛观博览,这些因素都被理学改造或者冷落了,尤其是通过科场衡文的手段,彻底改变了文人的知识结构。此时的辞赋,缺乏优雅的笔触、灵动的思致、贯通人情物理的愉悦,弥漫着迂腐的说教气息,充斥着鄙俚的冬烘做派,这正是理学穷理尽性的结果。

    (摘编自《南宋后期辞赋创作探微》)

现代文阅读II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围绕,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文本二:

    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

    (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注]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名山,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苏辙《栾城后集·孟德传》)

    材料二:

    子由书孟德事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骶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侯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选自苏轼《书<孟德传>后》)

    [注]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霁

    [宋]陆游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

    汛扫中庭待明月,攀跻危榭望青山。

    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间。

    不为新晴宜著句,拟将幽事破除闲。

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2)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乐、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与才能的句子是“___,___”。这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语言文字运用I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 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            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增。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语言文字运用I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它的魅力在于其有与药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①                           。

    目前,发酵食品受到不少健康质疑,②                              。食品发酵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土壤、水源、空气的多种污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储存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也会积累下过量亚硝酸盐及有害物质,进而带来潜在的危险;③                                ,比如香肠类的发酵肉制品不宜高温油煎,以防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还有,发酵食品尤其是腌菜、豆酱、腐乳等都大量含有盐分,容易让血压升高,这也是大家公认发酵食品有害健康。

作文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有放不下的人和事,该翻篇的翻篇。拥有事过翻篇的能力,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材料二:

    生活中,有的人常常懊恼自己明明非常勤奋刻苦,但是收获却不大。这时候,不应忽略复盘这个环节。学会复盘,过往的时光就不会白白溜走;总结经验,便能为不断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品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