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1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七年级下学期 查看:2
请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①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既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家国情怀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饱尝坚辛而不屈不、历久新,根治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读《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     )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说和做》,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     )的钻研精神;读《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     )的英雄气魄;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志愿军战士(     )的意志。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 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怀揣家国情怀,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梦,为祖国挥洒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木兰诗》选自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宋朝北方的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 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君”“家严”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D.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钱学森的“争”和“让”彰显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②钱学森的“让”,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③“为中国人争气”,是钱学森的追求。

    ④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

    ⑤钱学森的“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⑥钱学森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A. ④①⑤②③⑥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④⑤③②⑥① D. ①⑤③②⑥④
名句默写。
  •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雄姿的两句:___,___。

    (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

    (4)《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

    (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___,___。

颂文化精神
  • 小文搜集了关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字和两段歌词。请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一种国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观念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价值理念。黄河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最高智慧,饱含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节选自《河南日报》)

    歌词一: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节选自《黄河颂》)

    歌词二: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节选自《我的中国心》)

    根据对“黄河文化内涵”的理解,歌词一、二中“黄河”的文化内涵分别是___、___。

扬黄河之名
  • 下图是黄河标识12号作品。仔细观察,完成下面填空。

    标识以“___”字为创作设计,通过文字的演变,构成了“___”和波涛汹涌的“浪花”图案。“龙”即___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黄河”流域养育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称之为“母亲河”。标识充分体现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形象定位。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凸显了“黄河文化”的精神风貌及文化内涵。

古诗阅读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文言文阅读
  •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践踏。②挞(tà):用鞭、杖等物打人。③曷(hé):怎么,为什么。④恬:安静,清静。

题目
  • 侠者黄大年

    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一)

    ②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上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因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④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是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的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进行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⑤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二)

    ⑥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⑦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⑧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

    ⑨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在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他在最短时间内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他肯定会回来。”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⑩“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三)

    ⑪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⑫作为侠者,与高手过招,他从未败过。他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时,手下管着300号“高配”人员,包括他国院士。大家服他。在英国,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回国不久,他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

    ⑬作为侠者,他志存高远,不愿做花匠。英国的生活很好。但在他看来,“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回国后,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得以填补多项空白。因为他,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⑭作为侠者,他拼命“疯魔”,将生死看淡。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却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2016年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⑮作为侠者,他不图名利,却名动朝野。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领军人物,但这个上亿元项目却一分钱也分不到他头上,他二话不说,披挂上阵。学校屡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⑯“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施一公教授说。高风懿行,自成楷式。

    [有删改]

题目
  •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我的印象里除了10年前央视“新视听”栏目组来清江“飚过一次山歌”,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并不像坐在客厅看电视,那么清楚,甚至还可看到特写的镜头。

    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张贴的大字报到红卫兵演出的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再现的场景让他触景生情了。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着胳膊一路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后来才知道,那次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居然接纳了十万之众,难怪人多得无立足之地呢,后来也才知道父亲比我更吃亏。

    ⑪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⑫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⑬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搀扶着父母靠边等候,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我们才退场。

    ⑭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
  •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为主线来安排情节,这种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 B. 《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C. 祥子是一个年轻好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农民,而他与虎妞畸形的婚姻,与小福子绝望的爱情,是导致他堕落的原因之一。 D. 《骆驼祥子》中杨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知识分子形象,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与其他的雇主形成鲜明的对比,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 《骆驼祥子》中提到“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小冀同学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其情节填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

    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苦干三年,凑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     A     

    二起:卖了骆驼,拼命拉车,准备买新车。

    二落:     B     

    三起:     C     

    三落:     D     

    A.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B.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刘四爷骗去了。 C. 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 D.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第三部分 写作
  • 按要求作文。

    光未然遇见黄河,红军战士遇见老山界,鲁迅遇见《山海经》,从此他们命运的情境就不再一样;遇见慧眼识珠的老师,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诗坛;遇见远见卓识的上级,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遇见身世寒微的阿长,鲁迅获得了半世温暖;遇见身怀绝技的卖油翁,陈尧咨收敛了傲气。如此,你定会感叹:生命中遇见某些人某些物,是多么幸运!

    请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