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东区,2024-2025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5-09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七年级下学期 查看:3
积累运用
  • 默写古诗文。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打开语文课本,就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这里,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这些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可歌可这的光辉谱写成了无数传颂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②____(miǎn)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③____(qiè)而不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 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各小题。

    近日,盛产荔枝的阳江市迎来荔枝开花的关键时期,荔枝开花率九成以上。大片荔枝树长势茂盛,树上的枝头抽出了密密匝匝的花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是荔枝“大年”,预计产量较去年翻一番,有望迎来丰产年。

    阳江市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的水质和地质特别适合荔枝的种植,孕育出了“妃子笑”“白糖罂”  “糯米糍”  “桂味”  “双肩玉荷包”等优质荔枝品种。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天气光热条件较好,气温比往年偏低,光热条件及低温天气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

    虽说荔枝“大年”产量高,但果农仍需在荔枝品种和品质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卖到更好的价格。为此,果农应积极通过高位嫁接改良换种技术,优化荔枝品种结构,并广泛推广自动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提升荔枝的市场竞争力。

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 , 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 , 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晨以南面而望之旬且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曰:  “汝得之矣!”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瞬:眼珠转动,眨眼。②偃卧:仰面躺下。③承:由下向上注视。④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⑤眦:眼眶。⑥牖:窗。⑦浸:渐渐。⑧燕角之弧、朔蓬之竿:燕地牛角做的弓,北地蓬梗做的箭杆。⑨绝:穿透了虱子的中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从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中不难看出,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因此每年清明到来的交节时间各不相同。如2022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3时20分,是凌晨;2023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9时13分,是上午;2024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4日15时02分,是下午。

    摘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材料三

    各地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热闹的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北京、江苏、安徽等地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老山界》  (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杂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朵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⑭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⑮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⑯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⑰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⑱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平凡,不引人注意,但是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暖人心脾。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又或许是陌生人……

    请以“闪耀的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写作对象,选择他或者她,写好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