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州市,2024-2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9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高一下学期 查看:10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

    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

    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中国女代文化典籍《周易》言:“邓平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

    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群、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

    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合主学的过程中学会上理想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于“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人”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恐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

    (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苏东坡(节选)

    姚远

    第七场 金陵会面

    【王安石唱《猪肉歌》骑驴上

    串场人:这骑着驴唱着曲儿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二度罢相的王安石,他这会正在金陵,度过他人生最后一段不能再当官的日子。

    【苏东坡撑船上

    串场人:正要仕途得意,平步青云的苏东坡在上任路上,特来金陵和他见了一面。这正是——

    帮腔:(唱)东边日头西边雨。

    【音效雷声

    串场人:(愉悦地)要变天咯!

    苏轼:王老大人!王老大人!

    (欲走的王安石被拉住)

    王安石:东坡居士!

    苏轼:那是头驴?

    王安石:那是条船?

    苏轼:哈哈哈……王老丞相江宁骑驴,驴不是驴,隐逸者也。

    王安石:苏东坡右迁乘船,船不是船,扶摇者也。

    苏轼:不敢不敢,扶摇直上,恐不稳也!怕是要翻船。

    王安石:我这头驴脾气坏得很,也不叫隐逸。

    苏轼:那叫什么?

    王安石:叫倔!

    【驴叫

    苏轼:哈哈哈……(楫拜)苏轼今日敢以野服见老丞相。

    王安石:你正要跃居高位却来看我这下野之人,我知你心,还管你穿什么衣服?(欲走)

    【乌云翻滚雷声隐隐

    苏轼:老丞相,要变天了,你快弃了你那驴,到我的船上来躲躲吧!

    王安石:风云莫测,波诡云谲,如今我要上你的船咯!

    【司鼓击板

    【王安石带驴上船

    【船晃动 驴叫

    王安石:怎么?你的船能容得下我,难道就容不下我的这头驴?(驴反应)

    苏轼:王老丞相竟在意这头驴?

    王安石:这么多年我多亏了它与我作伴,岂有怠慢之理?

    苏轼:那我自然也不敢怠慢,还请倔驴兄船内安坐!

    【船晃动

    苏轼:要翻要翻!

    王安石:君子的小船,哪那么容易翻呢?

    苏轼:老丞相真君子也,苏轼这里还有一桩旧事未谢。

    王安石:那还不快谢。

    苏轼:想当初“乌台诗案”事发,老丞相不计前嫌,上书朝廷为苏轼辩诬,这才让官家抬了贵手,留了苏轼这条小命。

    王安石:不杀才士,乃是太祖遗训。要谢,谢不到我。

    反对新法…… 王安石:哈哈,你那慷慨陈词的万言书我是领教过了!
    苏轼:惭愧惭愧,老丞相坐好,(划船)我至今认为法不是不可变,只是——
    王安石:哼! 【船晃动 驴叫 王安石:变法兹事牵涉甚广,若无决断恐难成事!
    串场人:丞相就是丞相,这聊不下去还能尬聊!
    王安石:我喜欢尬聊。串场人:牛…… 王安石:变法又不是做你那东坡肉,要小火慢炖!
    苏轼:顺其自然。帮腔:(唱)待他自熟莫催它。苏轼:老丞相竞知道我那东坡肉? 王安石:如何不知?你那东坡肉如今是天下皆知!
    苏轼:肉好是慢火的功劳,火大肉焦汤干肉糊,这和变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驴叫 船晃动(不满主人) 王安石:你这头驴!

    串场人:它在尬叫!

    王安石:(对驴)你现在是越来越倔了,我跟你说后人提起他(指苏轼)不说他怎么升怎么贬,做了什么官,只说他诗文千篇,炖肉一碗!

    苏轼:倔驴兄这倒是遂了我平生所愿。那后世提起你家老丞相应当做何论?

    【驴叫(表扬)

    串场人:犟驴兄是想说……

    王安石:(紧接)诗文数篇,变法二字而已。

    【大幅度划船

    苏轼:说诗文数篇是过谦,说变法二字……

    王安石:这也是我平生之志!可到了如今方才明白,法终归是人变的。新法既毁在那帮佞臣庸吏手里,也毁在我用人不当!(踏脚)

    (船晃动)

    苏轼:(稳住船)我在黄州倒颇见到些新法的成效,百姓的实惠。(划船)老丞相变法,比苏某远见……我如今也不是全然反对新法了。

    王安石:(大笑)你糊涂啊!当初我当权为相,你反对新法。眼下我罢了相下了马……

    串场人:改骑驴了!

    王安石:反变法派马上要当道了,你——

    苏轼:哈哈哈,我就是糊涂!如今不是和老丞相坐在一条船上了?(划船)如老丞相不嫌弃,还请到寒舍尝尝我的东坡肉。

    王安石:诶?(感兴趣,忽又止住)慢!称那东坡肉慢火细工,我这人素来性急,怕是克化不了。

    苏轼:丞相……

    王安石:下船。

    苏轼:丞相……

    王安石:下船!

    【王安石下 串场人:各位今天看到的这个场面,不是被历史记录的,而是被东坡居士的诗词记录的。
    苏轼: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串场人:新法此后不久就因改朝换代被全盘废除,如王安石本人所言,他的名字此后紧紧和新法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也随新法终结在元祐元年四月。享年 66 岁。

    文本二:

    正当仕途得意、平步青云的苏轼去金陵看望二度罢相的王安石,在此,苏轼不仅仅是感恩当年王安石为其说情的“救命之恩”,更是因为苏轼从自身在老百姓间的长期实事求是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新法中也有可取之处,因而由衷地对王安石表达敬意。施政观点的分歧并不影响他们可以像老友一样直抒胸臆,这样的舞台处理避免了非黑即白的脸谱式人物刻画方式,也跳脱出具体政治环境的是非曲直而有了宏阔高远的历史格局。

    (选自周云汇《新时代历史题材话制<苏东坡>:烟雨平生与一笑春温》)

古代诗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西入咸阳,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徐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  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鸣呼!奢者因之以侈其嗜欲,俭者因之以卑其志趣,赫然若上天之宝命。祖宗之世宗,在此怀握之金赀而已矣。祸切剥床,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汉王之入秦宫而有艳心,见不及此。樊哙曰:“将欲为富家翁邪?”  英达之君而见不及哙者多矣。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岂徒一时取天下之雄略乎!以垂训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尽免天下田租而国不忧贫,数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天子而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贫必在国;士大夫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败必在家;庶人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后世必饥寒以死。 周有大赉,散之唯恐不速,故延及三十世,而亡之日,上无覆宗之惨,民亦无冻馁攘夺之伤。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的字。②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原在长江中,后因沙土淤积,与南岸相连。③西兴:在今浙江杭州萧山区西北,西临钱塘江。④扶桑: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为日出之处。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乙巳蛇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在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中与全球华人见面。看到 2025 年总台春晚主标识和主题,除了感受到扑面的年味,你有没有被中式美学狠狠惊艳一把?

    (甲),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①主标识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形,再对称反转拼和,形成“巳巳”并肩之态。设计者大胆运用了方形和圆形的线条,对主标识进行了图案化的处理,以中国书法最原始的“巳”字造型设计,将蛇灵动飞舞的元素运用其中,反映出中国文字再创造的审美精神。

    “巳”字亦字亦纹,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也暗合了如意的形象特征。如此“纹创”,让人眼前一亮。利用传统文字与如意纹样演变成的现代标识设计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

    春晚“巳巳如意”的主题,蕴含着美好祝福的“谐音梗”。“巳巳如意”谐音“事事如意”。②从主标识“巳”到“事事如意”这种巧妙的创意链接,渲染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这一独具中国年味儿的佳节。另外,主标识的线条巧妙地融入了“∞”符号,通过设计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延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无限循环,象征着生生不息。在疫情后时代,全球都在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共存”。从“个体如意”到“生命循环”“万物共生”,这个主题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祝福,(乙):只有在与自然的 A 中,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与繁荣。

    总台春晚主标识和主题,既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汉字的深厚魅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B,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关好祝愿和家国祝福。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我想试试。”《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这句台词,喊出的不只是热血豪情,更是一份对世界的责任担当。回溯历史长河,北宋王安石心怀家国,不惧众人非议推行变法,一心革除弊病,将天下兴衰扛在肩头;放眼当今时代,无数时代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在各自领域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责任二字的重量。

    作为高一学生,改变世界看似遥远,却与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当下努力就是为担起时代重任做准备。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