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年,语文,联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6-06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高一下学期 查看:10
现代文阅读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仍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宝玉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

    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是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出世走向佛门的作用。这当然,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观念,贾宝玉等人最终遁入空门,与一僧一道“空”观的点拨当然有所关系,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下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的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不致“痴迷”而“枉送了性命”;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了。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

    (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

    材料二:

    (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

    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了一惊,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Ⅱ
  • 【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

    田汉

    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

    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

    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

    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

    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

    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

    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

    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

    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

    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

    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

    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

    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

    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

    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

    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

    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

    关汉卿:对,就是他。

    ……

    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

    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

    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

    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

    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

    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

    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

    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

    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

    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

    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

    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

    关汉卿:对。

    叶和甫:已经完稿了?

    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

    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

    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

    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

    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

    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

    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

    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

    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

    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

    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

    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

    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

    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

    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

    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

    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

    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

    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

    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

    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

    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

    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

    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

    (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圭璧,使诸侯,解忿悁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见侵, 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袍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戄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楚。

    (节选自《新序·杂事一》)

    材料二: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 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节选自《国语·楚语》)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王安石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却无子嗣。王逢原亦无子。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颇贤惠。

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简朴的话语道出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句“___,___”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陈述,面对神宗想要改变大臣得过且过、不恤国事的情况,自己“___,___”,却引来众人“汹汹然”反对。

    (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落木”一词,以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

  • 下列选项中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善:好
    ② 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游:出游。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疑问代词,什么
    人之力而敝之                                                因:凭借
    B. ① 千古凭高对此,嗟荣辱                                谩:徒然
    以烦执事                                                       敢:岂敢,怎敢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④ 至于怨之多                                                    诽:公然指责
    C. ① 吾能之乎?汝能之乎?                                抑:还是
    ② 宗庙之事,会同                                             如:像
    ③ 杀人如不能                                                    举:尽,完
    ④ 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D. ① 天下之欲其君者                                          疾:憎恨
    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④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度:计划
语言文字运用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得那时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   , 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 ②, 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由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所致。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两种动物对自己的出身疑惑不已,一种是蝴蝶,本是在地上爬的,怎么竟飞到空中?一种是蛙,为什么可以在湖河里又可以在陆地上?蝴蝶不吭声,而蛙只是惊叫:哇?哇!哇?!它的叫声就成了它的名字。

    蛙的眼睛间距很宽,似乎有的还长在前额,有的就长在了额的两侧,大而圆,不闭合。它刚出生时的惊叹,后来可能是悟到了湖河或陆地的许多秽事,惊叹遂为质问,进而抒发,便日夜哇声不歇。生出了怒气和志气,脖子下就有了大的气囊。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被释放的路上,见一蛙,下车恭拜,说:“彼亦有气者?!”立下雪耻志向,修德治兵,最终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蛙确实样子丑陋,暴睛阔嘴,且短胳膊短腿的。但我终于读到一本古书,上面写着蟾蜍、癞蛤蟆都是蛙的别名,还写着嫦娥的名字原来叫恒我,说:“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啊哈!蛙是由美人变的,它是长生,它是黑夜中的月亮。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科学家俞鸿儒深表赞同,从“爆轰”这一危险的实验事故中,发现“爆轰”的应用价值,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

    你对歌德的话和俞鸿儒的做法,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