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联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4-18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高一下学期 查看:0
现代文阅读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老、病、死,人生的第一大问题当然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有生必有死,讲得彻底一些,人生其实就是个体生命从生到死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因此,人在面对“死生事大”(《庄子·德充符》引孔子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这一人生的第一问题时,就不能不对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亦即“人寿几何”作出思考和发出感叹,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感发的嗟叹,也必然是“人生苦短”。对此,我们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发掘其原因:首先,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确实是相当短暂的。尤其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的困苦和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就是甚为短促的。如当代人会自豪地说:“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些,九十不稀奇。”而古人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但即使是年过古稀,甚至活过了百岁,若和宇宙的无穷无尽相比,则人寿之倏忽如白驹过隙,也仍然让人感到心悸。这就是引发“人生苦短”的第一点原因。其次,就在那短暂的人生历程之中,生命却又随处潜藏着脆弱易摧的危机。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就揭示了生命和健康随时都存在着“异化”之威胁的道理。这也从人生无常的角度加深了人们“人生苦短”的忧惧,缘此便构成了第二方面的原因。再次,人生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古代社会中,寒士们的生活实是相当寒伧,甚至悲惨的,所谓“居大不易”(这个“居”字其实包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就道出了一般寒士拙于生计的艰难和窘迫。而即使是那辈仕途顺利的士大夫文人,面对着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压和经常产生的政治风险,其心情也很难达到舒畅通泰的地步。因此,“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成了人们普遍的喟叹,而这无穷的忧患又促使人们倍感人生之中美好时光太过短促。这又是产生“人生苦短”思想的第三方面原因。故合而言之,面对着人生短促的严峻事实,人们就几近本能地会产生出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惜时心理来。

    然因“不死”或“不老”原属虚幻之望,所以古人渴求生命永存的生命意识,很快就转化成为对于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在古代文学中更多地表现为“人生如梦”“浮生若梦”一类消极的慨叹。我们发现,唐宋词人几乎是集体性地咏叹着“人生苦短”和“浮生若梦”。

    苏轼对于人生的看法,表现在其诗中,最为警策的是如下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意即在表达人生行踪之无定犹如雪泥鸿爪;如往深层发掘,也就是一种“人生飘忽”之感。而在词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四字。但比起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来,词中的“人生如梦”却似乎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它已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和覃思深虑。

    苏轼“人生如梦”的透彻感悟,既来源于他“命宫磨蝎”(《东坡志林》卷一自语)的身世遭遇和人生体验,同时又是他欲摆脱烦恼、挣脱世网的思想武器。从前一点来看,他的这种人生感悟未免显得悲观和消沉,而且又明显受到过佛家“四大皆空”和道家“人生如寄”思想的影响;而从后一点来讲,则又表明了他在面对人生烦恼时善于作自我宽慰和自我解脱的聪明——既然已经认定和“吃透”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那么正像兵书所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看穿,还有什么烦恼不能解脱呢?再换个角度来说,则虽人生在总体上说不过是场春梦,但是人却又要在这梦境中生活几十年光景,并且还须脚踏实地地处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总不能让自己老处在忧患和梦幻般的境界中吧?因此其“折衷”的办法便是:在整体的烦恼人生中,尽可能地享受其局部可得的快乐!于是苏轼终于又从“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返回了“何似在人间”的“入世”,从而形成了他珍惜人生和依恋人生并又努力“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的人生景观。

    但是,苏轼的可贵之处,却又在于他透彻通晓事理的睿智和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的聪明,这就赋予了他解脱忧患和经常保持乐观的非常人所及的能力。因此,与其说苏轼是一位天生的乐天派,则毋宁说他是一位识透“天命”的达观主义者更加准确。对这一点,我们只消举其有名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或许就能说明问题。此词作于密州任上,其时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已分离七年。即使暂且不论苏轼作这首《水调歌头》时的政治感慨如何(通常认为他自愿调任密州实际处于并不得意的境遇),仅就其月圆之夜人不团圆的思念胞弟情怀来说,写作这首中秋词时的心境也该属于苦闷状态的。所以词中就出现了“照无眠”的镜头,吐出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怨艾之语。但是,就在这深陷于烦恼、几乎不能自拔的当口,苏轼那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却“登场”而发挥作用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透彻地通晓了宇宙万物盈亏有常的道理之后,苏轼就自我消释了内心的苦闷,降而求其次地发出了如下的祈愿之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一来,苏轼就像俗语所说的“退一步则海阔天空”那样,自我拓展了享受人生乐趣的心灵空间和营建了自得其乐的精神乐园。因此,虽然忧患经常来临,他却能一笑置之;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懂得“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由于具有上述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苏轼就使自己免于成为悲观主义者,同时也没有变成一位浑浑噩噩或游戏人生的盲目乐观主义者,而终于以我们现今所熟悉的那位既忧患人生、又热爱人生,既严肃执着、又豁达乐观的聪明而又可爱的东坡居士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现代文阅读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汉

    【爱尔兰】弗兰克·奥康纳

    斜坡巷的杜利先生死了,这对我爸爸是个可怕的打击。论社会地位,杜利先生要比我们高出十万八千丈,但从来不摆臭架子。他是个知识分子,最喜欢的就是聊天,他夜夜从街那边走到我们家来,对我父亲大谈新闻背后的新闻。①爸爸总是惊讶地倾听,不时也说几句引他往下讲。爸爸还会得意扬扬地插上这么一句,满面生辉地问我母亲:你知道杜利先生要告诉我什么事吗?

    直到我亲眼看见杜利先生穿着褐色的寿衣躺在那里,我还是不能把噩耗当真。可是爸爸却很难过,这既因为杜利先生与他年龄相仿,也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人会把市政当局肮脏的内幕新闻告诉他了。在布拉尼巷,我爸爸只是个干力气活的。就连沙利文木匠,也自认比爸爸高出一头。

    爸爸有个大毛病——酗酒。他可以强忍住,几个月甚至几年,滴酒不沾。他讥笑那些酒鬼笨蛋,一星期一星期把挣来的血汗钱送进酒店老板的腰包;有时候,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还拿出纸笔,精确地计算一番,看看当一个禁酒主义者每周能省下多少钱。由于天性乐观,有时他还会把可能的寿命也计算在内,得出的总数叫人兴奋得喘不过气来。

    我似乎只知道,这是个不祥之兆,说明他心里的骄傲情绪已经膨胀,迟早这种情绪会膨胀到非要发泄不可的地步。于是乎他就来上一杯,可这一来就糟了。第一杯刚下肚,他就意识到自己当了傻瓜,要用第二杯来洗刷这耻辱的记忆,没用,又干上第三杯……最后回家的时候,他已经醉得踉踉跄跄的了。正如劝人为善的印刷品上所说,从此开始了“醉汉发展过程”。第二天他总是头晕得没法上工,只好让妈妈去替他请假。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他会又变得可怜、粗野、沮丧。他一旦喝开了头,就会一个劲喝下去,直到连厨房里那座时钟也喝光。妈妈和我太熟悉这一切了,所以对所有能使他酗酒的危险机会都怕得要命。葬礼,也是这种机会之一。

    在爸爸看来,杜利先生的葬礼够气派的。我们还没出发,他已经把一切都调查得一清二楚了。

    “五辆马车!”他报道说,“五辆马车,十六辆篷车!一位市府参事,两名地方议员,还有不计其数的教士。自从酒店老板威利·麦克死后,我还没见过谁的葬礼有这种排场。”

    爸爸快步朝前走,兴奋得像个小孩,周围的一切都叫他感兴趣。最危险的信号全出现了:阳光灿烂的天气,气派十足的葬礼,僧俗两方面的大人物。这一切都在挑逗、刺激,让父亲暴露出天性中虚荣、轻浮的一面。②眼看他的老友被送进墓穴,他内心产生了一种类似欢愉的感觉,有种尽了义务的轻松感,而且也不无庆幸,不管以后在漫长的夏日黄昏,他会如何强烈怀念可怜的杜利先生。

    掘墓人才刚向穴里撒下第一锹土。父亲便离开墓地去往酒店,他蹦蹦跳跳的,活像头从一个草墩跳到另一个草墩的山羊。

    爸爸要了一瓶柠檬水和两品脱啤酒。我口很渴,一下就喝光了我的那份。爸爸可不像我,他几个月没喝过酒了,眼下可要慢慢地仔细地享受这无穷无尽的乐趣。他掏出烟斗,吹气通了通,装上烟丝,噼噼啪啪地划了几声火柴来点烟,他拼命吸着,眼珠都凸出来了。然后,他不慌不忙地转过身,背朝酒柜,一只胳膊肘支在柜台上,好像根本就不知道背后还有酒。

    我的口还是渴。我发觉只要踮起脚尖,就够得着爸爸的酒杯。一个念头在我脑里一闪:试试杯里东西是啥滋味可是怪有趣的。等我把一杯全喝完,我发觉要把酒杯放回原处很困难,柜台像长高了不少。

    爸爸向后伸手去拿酒杯,他打住了,先瞧瞧杯子,又望望周围的人。“喂,”听他声音还挺和气,他还当是别人和他恶作剧呢,“谁干的好事?”

    谁也没吭声,“你没事吧,拉里?”他大惊失色。

    我要呕吐了,门口对面有堵攀满常青藤的墙,阳光正照在它上面。我拔腿就朝外冲。我的动机本来很好,可动作却过火了,因为我一扑,和墙壁撞了个正着,我心想,它该让我撞得够疼的了。

    在我呕吐的时候,爸爸小心翼翼地扶住我。“好孩子!”他鼓励道,“吐了就舒服了。”

    天啊,我可不舒服,怎么也谈不上舒服。我一点也不顾他的面子,哇哇大哭起来,他领我回到店里。

    “老天爷啊!”一个女人呻吟般叫道,怜悯地望着我,“这德行,配做父亲么?”

    “米克,”掌柜的慌张地说,“这里可不是孩子待的地方。趁警察没发现,你最好赶快带他回家去吧。”

    “仁慈的天父啊!”爸爸抽抽噎噎地说。他翻眼看天,无声地击掌,只有在六神无主的时候,他才有这副模样。“我倒了什么霉哟!他妈会怎么说啊?……”

    爸爸垂头丧气地说:“我再也不带你出来了。”他恐吓我。“给,”他从胸袋掏出一根干净手帕,“按住你的眉棱。”

    我踉踉跄跄,摇摇晃晃,就像在风头浪尖上颠簸一样。爸爸又抽抽噎噎的了。

    “全能的上帝啊!全街人都出来了!我怎么老是这么倒霉!你就不能走好些吗?”

    我走不好。但我看得一清二楚。布拉尼巷的老女人张开嘴巴观看眼前的怪事:一位毫无醉态的中年人,带着一个眉棱上开了道口子的、醉醺醺的小男孩回家。爸爸左右为难,一方面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快些让我藏进家里,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有必要解释一番,申明不是他的过错。

    “我们快到家了。让我抱你走吧。”他说。

    “上帝呀,”我蛮横地说,“回家干什么?你他妈的就不能别管我?”

    不知道为什么,对面街上那群老太婆觉得这很逗趣,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你们笑谁?”我吆喝,朝她们攥拳头,“再不让开我就打肿你们的脸,叫你们笑笑自个儿。”她们却觉得更好笑了。

    我咒骂,咆哮。爸爸抓住我的手臂,抱着我就走。女人们的尖笑气得我发狂,爸爸的威胁气得我发疯。我拼命想站定不动,但力气小,哪里拗得过他,只好扭过头来朝那帮女人瞪眼睛。

    “小心些,不然回头我叫你们知道我的厉害!”我叫骂道,“我要教训教训你们,叫你们懂得给体面人让路。”③马上全街人都传遍了,爸爸抽抽噎噎地说,不干了,再也不干了,哪怕能活一千岁我也不干了!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后就老老实实提着饭盒上工去了。他一走,妈妈就扑到我床边吻我。好像这全是我的功劳。她还要替我请假,等到我眼睛好些了才上学。

    我的小勇士!她的眼睛发亮,是上帝让你去的。你是他的守护天使。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 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古诗文阅读
  • 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注]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一向:“一晌”,一会儿。

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的目的。

    (3)离别是人之常情,但古诗词中“___,___”一句却并未停滞于依依惜别的悲愁,而是化儿女长情为人生哲思。

语言文字运用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          。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语言文字运用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①

    阅读有时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在较量中,我们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化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是人前人后的所有教养、原则、规范的展现,体现其对待周遭的态度。其实这几点都离不开“尊重”二字,唯有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文体。③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